苏豪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周勇
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使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内涵。我们从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企改革的历程入手,深入探讨新时代以管资本为主的国企改革主线,关注新一轮技术革命,借鉴国际经验,论述在实施分类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有各自特色的国有企业的类别。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指针,以信息化赋能传统产业为重点,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史学习教育的启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文稿四十篇,通过学习,为我们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担当责任和使命,汲取奋进的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是不断从历史经验中学习和总结。历史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不断开拓奋进的发展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基石,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注重从历史经验中汲取经验,全面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持续学习总结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挑战的经验,不断增强斗争意识和提升斗争本领,才能确保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行稳致远,带领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和新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国有企业改革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现象入手,分析和解决问题,找准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深入探讨新时代以管资本为主的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体系改革,首先从学党史中体悟新发展理念,从研究国企改革的历史入手,借鉴国际经验,目标是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领悟关于国企改革的新思想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三年行动方案》被称作这三年指导和推进新阶段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特点,是落实改革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经历40多年,“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必须从“两个大局”的基本出发点来谋划,整体、系统和协同地实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021年1月27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指出,按照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紧盯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力争到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会议强调,落实三年行动方案,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
国企改革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生动实践
1978至1993年被称作放权让利时期,为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在不触动国有产权的前提条件下,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来激发国企活力。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宁江机床厂等6家四川省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试点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包括:尚未形成全国范围的市场经济体制;缺乏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缺乏优秀的企业家群体。
1993至2003年被称作制度创新时期,现代企业理论被引入,在单一企业内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从整体的层面上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改组。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针对大型国企要打造企业集团,针对中小型国企要放开搞活,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沪模式”和“98模式”的探索也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包括:是否发生国有资产流失;大型国企的所有者缺位;经营效率低、管理者激励机制缺乏。
2003至2013年被称作国资监管时期,以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企改革发展,促进解决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国资委的成立,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这个阶段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和专业知识不充分导致国资委无法进行全面和个性化的监管。
2013年至今被称作分类改革新时期,通过分类改革、混改、双百行动等来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2015年8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后来的一些配套细则,统称为“1+N”政策体系。将国有企业分类,实施不同的监管机制、混改方案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资监管向“管资本” 转变。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实行员工持股。支持企业改制上市,完善中长期激励。
针对以上国企改革历史过程中显现的若干问题,结合对新国资管理体制下的国企改革途径、防止企业权力失控、中德经济体制与国有企业的比较以及对国企党管人才激励机制问题的探讨研究,在这里,我们重点论述新时代以管资本为主的国企改革主线,突出技术和制度创新力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国企贡献。
新时代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企改革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企改革高度重视。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会议指出:“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
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在于管住资本,管住了资本就管住了企业。在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学者关于以管资本为主新型监管方式对国有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探讨主要包括产权理论与国企改革、交易成本理论与国企改革、委托代理理论与国企改革三个方面,形成对以管资本为主的国企改革的理论支撑。因此,以管资本为主,建立和完善新的国资监管体系是本轮国企改革的焦点。在管资本的基础上,以混改为突破口,迈进国企改革的新时代。
以管资本为主,就是要尊重资本的属性,明确监管的核心。如何理解“管资本”对“管人、管事、管资产”的重塑?根据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可知,“管人”和“管事”是实现“管资产”的必要条件。“管资本”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新概念,是对“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资监管体制框架下的国企改革路径是建立“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的三层次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
我国国企改革的效果是显著的,国资业绩呈现上升的趋势。根据财政部和Wind的数据,1997至2020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如图1所示。其中,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利润总额为34222.70亿元。
| 图1 1997至2020年的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
以管资本为主的模式改变了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估方式,资本管理和业务管理同时存在将成为企业新的管控课题。我们认为在“十四五”期间,通过管资本,政府将大幅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数量将大幅增长,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持续推进,上市公司将成为国企主要的组织形式和管理资本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国有资本将进入公共和民生领域,“一带一路”将进入经济成果涌现期。
苏豪控股集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谋求新发展
苏豪控股集团是经省政府批准,由省丝绸集团、省纺织集团、弘业集团、省国防工业资产公司、省石化资产公司五家省属企业合并重组而成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与国际一百多个国家有业务往来。可以看出,苏豪由多家企业合并重组形成,下属企业数量多、行业分散,管理难度较大。
2015年,集团启动了“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打造商业类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发展目标。2018年,集团对“十三五”规划进行中期修编,按照省国资委核定的主业范围,确立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培育具有行业一流水平的优势业务、建设具有参与全球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方向。“十三五”开局以来,集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服务国家战略布局中积极作为、服从全省发展大局中寻找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企、资本证券化、企业国际化、富民强司、党建强基六大战略,着力推进“十项重点工程”,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已由单一的传统外贸企业转型为综合性国有控股集团。
推进法治国企建设。2016年以来,集团先后制定、修订了近百项制度,将企业运行纳入法治化轨道。制定《关于贯彻落实法治国企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总法律顾问制度纳入公司章程,总法律顾问列席集团董事会、总裁办公会及其他重大专题会议。集团总部设立法律部(公司律师事务部),二级企业全部配备法务人员,三项法律审核覆盖率达100%。
优化改善组织架构。对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定位,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省国资委部署,进行治理结构的调整优化,集团总部分别设立党委会(董事会)、总裁办公会、监事会办事机构,资产财务部、投资发展部、贸易发展部(与风险管理部合属)、法律部、审计部等管理部门,加强对经营业务的服务和管控。结合我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巡察工作要求,调整设置纪委和巡察工作部门,总部成为战略管控的中心,同时建立“集团总部+二级子集团+实体企业”三级管理架构。
逐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集团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总部设立风险管理部,建立风险预警及处置机制,定期开展重大经营风险管控督查。近年来,集团开展了东南亚地区、中国香港、英国、法国、荷兰等地的企业审计工作,集团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造成国有资产和企业损失,追究企业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加快集团信息化建设。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深入推进“数字苏豪”建设,从战略高度尽快实现集团信息化蓝本的落地。将扩展建设财务管控系统(全面预算模块)、风险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加速集团信息化平台扩展整合、数据资源共享和安全建设,实现集团信息整合贯通、核心业务动态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提升。
实践证明,集团自2016年起,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分类管控以来,获得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20年底,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国内市场占比53.4%;利润总额17.63亿元,同比增长9.93%;集团进出口总额15.96亿美元。主体信用评级AA+级,财务状况稳健,资产质量优良。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内部经营形势严峻的双重困难下,集团总体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质效指标继续保持省属企业第一方阵。“十三五”末利润目标完成率117.6%,资本证券化目标完成率100%,基本实现“十三五”良好收官。
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方案,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富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开展党史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促进国企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布局结构,健全监管体制,形成系统合力,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